

书籍主编郑东海,出身于六世中医世家,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系郑伟达教授学术继承人,现任中国医促会中医肿瘤防治中心秘书长、北京伟达肿瘤中医医院科研副院长。他自幼受父教导研习中医,随父临证抄方,通读中医四大经典,积淀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与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中医肿瘤领域颇有心得。作为核心编者,他先后参与整理编写《八名方的临床应用》《肿瘤的中医防治》等多部医学著作,尽得郑伟达教授学术真传。

上篇:中医肿瘤学临床基础
上篇聚焦中医肿瘤学的理论根基与临床基础,系统梳理了中医对肿瘤的认知发展脉络,涵盖从早期认识到现代学科进展的完整历程。内容涉及肿瘤的中医与现代医学命名分类、肿瘤流行病学特征、中医肿瘤病机解析,以及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方法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特别纳入了郑伟达教授独创的“肿瘤十纲辩证法”,结合常见辨证分型,为临床诊断与辨证施治提供了规范的理论依据与实操指南。
中篇:郑伟达治疗肿瘤学术思想与科研成果
中篇是全书的学术核心,集中阐述郑伟达教授的肿瘤治疗理论体系与科研成就。其核心内容包括“治癌新十论”与“伟达慈丹四位一体抗癌康复疗法”两大标志性成果——前者涵盖四死论、四疗论、整体论、中西医各半边天论、两以论、松紧论、中医四大优势论、以人为本带瘤生存论、阴阳平衡论、三分之一论等十大核心观点,后者构建了“心疗为前提、药疗为基础、体疗为补充、食疗为保障”的综合治疗体系。同时,本章详细介绍了慈丹胶囊、参灵胶囊等多款国药准字号抗癌新药的研发背景与临床研究数据,其中“慈丹胶囊治疗原发性肝癌Ⅳ期临床研究”更是“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课题成果。
下篇:郑伟达科研成果肿瘤临证经验
下篇将学术理论与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实操指导,针对7类常见肿瘤展开系统解析。内容覆盖头颈部肿瘤(脑瘤、鼻咽癌等)、胸部肿瘤(肺癌、乳腺癌等)、消化系统肿瘤(肝癌、胃癌等)、泌尿系统肿瘤(肾癌、膀胱癌等)、妇科肿瘤(宫颈癌、卵巢癌等)及造血淋巴系统肿瘤(白血病、淋巴瘤等)、皮肤肿瘤(皮肤癌、恶性黑色素瘤)等多种病症。每类肿瘤均从临床表现、病因病机切入,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理论,列举大量临床案例,具体阐释“四位一体疗法”与抗癌方药的应用策略,实现了科研成果向临床疗效的转化路径示范。

原卫生部部长崔月犁给郑伟达教授题词

全国著名老中医专家、原卫生部中医管理局局长吕炳奎为郑伟达教授题词
郑伟达教授作为我国著名中医肿瘤专家,是“中医泰斗”吕炳奎先生的关门弟子,其学术思想根植于中医经典又兼具创新突破。他首提“癌症瘀毒论”,认为瘀毒互结与情志失调是癌症主因,瘀久化毒、脏腑受损为核心病机,填补了中医肿瘤基础理论的相关空白。郑伟达教授主张中西医优势互补,曾与吴孟超院士等合作探索协同治疗路径,通过两次香山科学会议推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癌的学术共识形成。通过“心、药、食、体”四位一体疗法实现系统干预,既重视中药辨证施治,又强调心理疏导、药膳调理与形体锻炼的协同作用。

全国人大常委著名老中医专家董建华为郑伟达教授题词

全国著名老中医专家关幼波教授为郑伟达教授题词
《郑伟达中医肿瘤治疗学》系统固化了郑伟达教授“癌症瘀毒论”“治癌新十论”等核心学术成果,完善了中医肿瘤学的理论体系,为后学提供了权威的传承范本,通过“理论+案例”的呈现方式,将抽象学术思想转化为可操作的诊疗方案,有效解决了中医肿瘤临床“辨证难、用药杂”的现实问题,展现了中医肿瘤治疗的优势,增强了患者对中医治疗的信心,同时提升了公众对癌症防治的认知,为癌症防治社会共识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郑伟达教授题词勉励
附:周序
1
在我国每年有100多万人死于癌症,癌症发病率如此之高是目前医学家深感棘手的难题。多年来采用手术、放疗及化疗等进行治疗,但这些疗法均有局限性,不少肿瘤患者即使经过治疗,生命也很难延长5年以上,其难关在于肿瘤易于复发和转移。究其根本原因:肿瘤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肿块,而是人体内在病变的局部表现,是由于人体免疫功能失常、阴阳失衡所致。因此治疗上不能只单纯地消除肿瘤,而要从整体观念出发,抗癌与扶正相结合。“伟达慈丹抗癌康复四位一体疗法”是郑伟达学弟经十几年时间,在临床中总结出来的,他将肿瘤治疗归纳为药、心、体、食四个方面,坚持整体治疗、辨证论治、以延长生命为目标,分5个阶段实现。从改善症状、控制病情发展到抑制肿瘤、提高生存质量,最终实现延长患者生命。在治疗肿瘤的理论上提出“治癌新十论”主张要以人为本、带瘤延年,“以最少的钱治最大的病,以最简单的方法治疗肿瘤,使肿瘤在短时间内缩小甚至消失”,并主张“中西医结合”。这些理论丰富了中医肿瘤治疗学的内容并有所创新,把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与现代医学相结合,走出一条中医抗癌新路子,挽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值得推广应用。
郑东海学侄,出身于中医世家,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从小就受其父郑伟达教授的熏陶,从小就开始阅读《中医学基础》、《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本草纲目》等中医经典著作,把中西医精华融会贯通、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他协助其父钻研中医治癌理论,总结经验、整理临床资料、著书立说,终于整理出百万字的《郑伟达中医肿瘤治疗学》。
该书系统地论述了郑伟达教授中医防治肿瘤的理论及实践经验,既掌握传统中医理论,又运用先进的现代科研成果。以内科治疗为主,融会了心疗药疗、体疗、食疗等多种肿瘤治疗方法,并且搜集了大量有效的实例。内容丰富,贯通古今。不仅对广大抗癌战线上的医务人员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而且对广大癌症患者及其家属亦有很好的可读性。《郑伟达中医肿瘤治疗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故乐之为序。
周超凡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执行委员
附:自序
2
人类已进入了21世纪,科技发展也步入了新的时代,人们正在满怀热情地创造着新的生活,憧憬着更美好的未来。但是,癌症这一恶魔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癌症患者已超过4000多万人,其中每年有600多万人被癌症夺去生命。我国现有癌症患者亦高达数百万人,并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
家父郑伟达系北京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国家级抗癌新药-慈丹胶囊研制者、卫生部中国医促会中医肿瘤防治中心主任、新中国中医药事业的奠基人吕炳奎的关门弟子。他从医三十多年,近十年来潜心研究肿瘤的中医治疗,诊疗过的病人不下数万人,许多濒临死亡的癌症患者在他的手中获得新生。他认为,目前肿瘤之所以难治,是因为我们没有很好地了解肿瘤的发生,治疗上存在一定的误区,他认为肿瘤是局部表现的全身性疾病,而非单独某一部位病变,为此,他提出治疗肿瘤要坚持“以人为本”整体观念的原则,以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为要旨,通过辨证论治、对症下药的临床治疗,达到使患者最大程度康复的目的。因此,他提出了肿瘤治疗领域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治癌新十论”和“慈丹抗癌康复四位一体疗法”,充分发挥中医中药治疗肿瘤的独特疗效,从患者抗癌心理研究、临床治疗到康复方法等临床治疗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科学系统的论述。他强调在临床治疗中,要以药疗为基础,以心疗为前提以体疗为补充,以食疗为保障,在临床中实现改善症状、控制病情、抑制肿瘤防止复发和转移、延长生命的五大作用,迄今为止已使近万名患者重获新生。
为了全面、系统地总结家父治疗肿瘤的理论和经验,同时也为弘扬祖国医药学抗癌精髓,总结中医抗癌领域的科技新成果,故编成此书,一则以应临床患者抗癌康复之需,二则亦在肿瘤治疗领域权且作抛砖之石,如能以此成为专家学者研究之鉴,则是家父和本人的最大荣幸。
该书的出版,得到医学界老前辈的支持和厚爱。中国工程院院士程莘农教授特为本书题写了书名;中国中医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周超凡教授为本书作序;程莘农教授和全国著名老中医专家吉良晨主任医师为本书顾问。同时本书出版还得到了中医古籍出版社刘从明社长的大力支持。现本书数次易稿,终于如愿出版,在这里对他们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而诚挚的感谢!
因时间仓促和编者水平所限,疏漏和谬误在所难免,恳望专家和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郑东海
2004年7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