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中医治疗·目录

第三部分 治癌新十论 阴阳平衡论

  祖国医学认为任何事物都有阴阳属性,并存在着阴阳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等基本规律。概括来说,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变化以及在诊、治方面皆不外乎“阴阳"二字。因此我们在对肿瘤的病因、病理、症状和诊断上,都必须紧紧抓住阴阳两纲,治疗上必须遵循调整阴阳这一大法,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征象中,审证求因,认真辨别;在治疗上采取治病求本,标本兼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正治与反治,扶正与祛邪,同病并治,异病同治,虚实补泻,因地因人制宜,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进行灵活辨证,据情施治,灵活掌握,才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一)致癌主要病因是阴阳失衡

  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是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对自然界观察和认识的总结和概括。形成朴素的唯物论和辨证法。《类经附翼·医易》说:“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以造化万物;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而长寿百骸”。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包括人体)均可根据它们的各自特征,按阴阳属性进行归类。阴阳的互相关系,可归纳为对立和统一两个方面。阴阳互相对立,互相制约,互为消长是自然界以及人体生命和疾病过程中的一个普遍规律。尽管阴阳平衡是相对的,对立制约是绝对的,但在人体为了某种目的和需要还要维护这种平衡。医生终的任务是千方百计地恢复和稳定这种“平衡”,以达到健康和延长寿命的目的。

  阴阳学说认为:“人生有形,不离阴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生之本,本于阴阳”。这就说人体的生命过程,就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协调平衡的结果。如果“阴阳离决,精气仍绝”,人的生命就结束了。如果阴阳双方动态平衡关系失调或者是阴阳偏胜和偏离,导致邪气瘀毒产生,形成肿瘤,肿瘤日长已久而成恶性肿瘤(癌症)。因此中医认为疾病的产生与阴阳的平衡失调有很大的关系。

温馨提醒:本书只供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证。
你可能感兴趣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