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中医治疗·目录

第二章 《黄帝内经》是一本最好的治病救人医学书

1.什么是中医的病因病机学说?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语出《黄帝内经》中的《素问·评热痛论》,是中医病因学说的重要观点。意思是:邪气所侵犯的地方,由于正气需要抗邪因此必定损伤而亏虚。

  中医学认为,发病是疾病的发生过程(包括疾病复发)。疾病的发生原理,主要是正气和病邪两个方面。疾病的发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邪正斗争的胜负,正,是指人体功能和抗病、康复以及对外环境的适应能力;邪,泛指各种致病因素。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依据,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即是致病邪气在一定情况下,可在发病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而邪胜正负则发病。

  正,亦称正气,是指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抗邪能力以及康复能力。所谓人体的生理功能包括脏腑生理功能、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和经络的生理功能等。

  邪,亦称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包括存在于外界和人体内产生的种种具有致病或损伤正气作用的因素。邪气也可理解为泛指各种病因,诸如六淫、疠气、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外伤、寄生虫、虫兽所伤以及痰饮、瘀血、结石等。

  中医病因学很重视人体的正气,认为人体的正气可以决定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从疾病的发生来看,人体内脏功能正常,正气旺盛,气血充盈,卫外固密,抗病能力强,邪气就难以侵入,疾病也就无从发生。从人体受邪之后来看,正气不甚衰的,即使受邪也较轻浅,病情多不深重;正气虚弱的,即使感邪较轻,亦可发生疾病或加重病情。从发病的时间来看,正气不很弱者,不一定感邪后就立即发病,而只有正气不足时,才能感邪后立即发病。总之,只有在人体正气相对虚弱,卫外不固,防御能力低下,外邪乘虚侵袭,使人体阴阳失调,脏腑经络功能紊乱,而发生疾病。所以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也正是中医病因学的基本观点。

  正气不足作为发病的内部因素,在发病上往往存在着两种情形:①正虚感邪而发病。正气不足而感受外邪发病,它在病机上有两个特点,其一是人体正气不足(不一定是全身性的),特别是肺与皮毛功能的低下,这就成为外邪侵袭人体的条件;其二是其痛变部位多较表浅,或在上焦,或在皮毛,因而正虚感邪发病,产生的阴阳失调开始仅表现为局部失调。②正虚生邪而发病。正气不足产生内邪发病,其病机上也有两个特点,其一是正气不足,体内的气血津液生成、运行、输布障碍,产生气滞、血瘀、痰饮、水温等继而发生疾病;其二是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失调,可形成内火、内寒、内风、内湿、内燥等而发病。

  人体是否受邪,受邪后是否发房,以及发病的轻浅深重,发病的病变反应,在一定程度上系由正气的盛衰所决定。《灵枢•百病始生》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困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足见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部因素。

  中医学既重视正气,强调正气在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又不排除邪气在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邪气对疾病的发生,常常起着决定性作用,如人受到高温、高压、电流、化学毒剂、枪弹、冻伤、虫兽或疫疠之邪等的侵害,即使正气强盛,也难免被损伤而发病。

  综上所述,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邪气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

  影响发病的因素很多,除致病邪气外,自然与社会环境、体质因素、情志因素、饮食营养和锻炼等均与健康、发病有着密切关系。

  总之,中医学的核心认识是:邪正斗争是疾病全过程的基本矛盾,正邪斗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否,正气不足是疾病的内在根据,邪气是疾病的重要条件。

温馨提醒:本书只供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证。
你可能感兴趣
在线咨询